熱門關鍵詞: ELISA試劑盒 - 大鼠ELISA試劑盒- 小鼠ELISA試劑盒
全國統(tǒng)一客服熱線:
0755-28715175
深圳子科生物報道: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表了題為“Targeting Angiogenic Metabolism in Disease”的文章,對血管內皮細胞代謝在眼及腫瘤等新生血管相關疾病中的作用和機制進行了討論,提出了將血管內皮細胞代謝途徑作為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的關鍵靶標的新策略。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雜志上,中山大學中心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旭日教授為第一作者,中山大學為第一單位,比利時魯汶大學血管生物學及代謝實驗室主任Peter Carmeliet教授為通訊作者。據(jù)介紹,Peter Carmeliet教授是血管代謝,眼及腫瘤新生血管,再生醫(yī)學(血管),眼部疾病,干細胞,以及多組學生物信息學等研究領域的國際領軍人物和風向標,在相關領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
另外,這一聯(lián)合研究組也在Nature上發(fā)表了題為“Role of glutamine synthetase in angiogenesis beyond glutamine synthesis”的文章,描述了谷氨酰胺合成酶(GS)在血管發(fā)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血管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為組織輸送氧氣和營養(yǎng),維持其正常形態(tài)和功能。血管受嚴格代謝調控從而維持穩(wěn)定狀態(tài),其代謝失衡會導致血管受損和病理性增生,從而引發(fā)或加劇病變,包括眼血管性疾病和腫瘤。40多年以來,抗新生血管生成藥物的研發(fā)一直以新生血管形成相關因子為主要靶點,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但抗VEGF藥物只對部分患者有效并易產生耐藥。因此亟需研究新生血管形成的新機制新通路,以利于新藥研發(fā)。
目前,血管內皮細胞代謝途徑的研究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在病理條件下,血管由靜止狀態(tài)轉變?yōu)榧せ顮顟B(tài),在多種促新生血管成長因子的作用下,血管內皮細胞分裂,遷移并分化成為莖細胞和頂端細胞,從而完成血管出芽新生過程(見下圖)。在這個過程中,血管細胞需要通過高水平的新陳代謝獲得大量的能量和物質。因此,血管內皮細胞的新陳代謝對新生血管的生成至關重要,有可能成為新的抗新生血管的關鍵靶標。
這項研究表明,血管內皮細胞代謝在血管形成和功能中起關鍵作用,深入研究其作用與機理將有助于揭示血管性疾病的新機制,為研發(fā)新的診療方法奠定基礎。靶向調控血管內皮細胞代謝對血管生長、穩(wěn)態(tài)和功能至關重要,有巨大研究價值和臨床應用潛力。
李旭日教授和Peter Carmeliet院士在血管研究領域還共同發(fā)表了多篇高影響力文章。在Nature這篇文章中,研究組成員在小鼠實驗中發(fā)現(xiàn),內皮細胞中編碼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基因GLUL的丟失,會損害血管發(fā)育期間的血管發(fā)芽,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藥理學阻斷會抑制眼部和炎性皮膚病中的血管生成,但對健康成人靜止的內皮細胞的影響很小。這項研究揭示了谷氨酰胺合成酶(GS)在血管發(fā)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原文標題:
Targeting Angiogenic Metabolism in Disease
Role of glutamine synthetase in angiogenesis beyond glutamine synthesis
0755-28715175/33164177
粵公網安備 44030902000304號